DB15∕T 3592-2024 内蒙古东北黑土地保护准则(内蒙古自治区)

ID

ACB5BD89AEA14719A72404329957AFCB

文件大小(MB)

0.25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01 65.020.01,CCS,B 05 1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3592—2024,内蒙古东北黑土地保护准则,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black land i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2024-07-22发布,2024-08-22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5/T 3592—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向前、路战远、武迪、张德健、孙峰成、张立华、乔志刚、刘宏金、迟文峰、赵小庆、陈立宇、高娃、师晶晶、张建伟、孟天天、郝楠森、赵双龙、何双柱、王建国、乌云塔娜、张志青、张明远、韩秀琴、敖丹高娃、刘春涛、车曼青、庞国辉、刘树军、乌力雅苏,DB15/T 3592—2024,1,内蒙古东北黑土地保护 内蒙古东北黑土地保护 内蒙古东北黑土地保护 准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东部黑土地保护相关的基本原则、保护区域、水蚀防控准则、风蚀防控准则、地力提升准则、保护肥料施用准则、农药施用准则、污染风险防控准则和黑土地监测预警等,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东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 20865 免(少)耕施肥播种机,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黑土地 black land,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黑土地退化 black land degradation,受自然或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黑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的过程,黑土地保护 black land protection,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通过黑土地侵蚀防治、地力培育、产能提升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实现黑土地质量改善的系统工程,茬-秆复合覆盖 stubble-pole composite mulch,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作物种类,在作物收获时采用留茬覆盖和秸秆粉碎覆盖相结合的覆盖方式,DB15/T 3592—2024,2,4 基本原则 规划引导原则,依据国家黑土地保护农田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规划、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等,统筹安排黑土地农田保护。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区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及黑土地退化的驱动因子和影响地力提升的障碍因素,针对性确定保护内容与重点,构建相应保护措施。 量质并重原则,通过黑土农田地力止损技术和地力提升技术的应用,稳定或增加黑土农田面积,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提升黑土地质量,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 绿色生态原则,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黑土农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多元参与原则,根据国家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尊重农民意愿,维护黑土地使用者权益,引导农民群众、种植大户、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不同社会资本依法依规有序参加黑土地保护建设,5 保护区域,内蒙古黑土地分布在大兴安岭沿麓、西辽河流域、燕山丘陵区3大生态类型区。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已划定的永久基本黑土耕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 风蚀防控准则 建设防风带,在农田周边建设防风带,通过种植抗风树木、草本植物等,形成屏障,减缓风速,防止风蚀。 覆盖土壤,使用覆盖物,如秸秆留高茬覆盖、秸秆粉碎覆盖、茬-秆复合覆盖、土垡覆盖、草垫等,或种植覆盖作物,降低风蚀。 合理耕作,采用梯田种植、植被保护、免耕少耕、合理轮耕等耕作措施,减少土壤的裸露和风蚀。 合理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水资源利用方式,避免土壤过干,减少土壤风蚀的发生,7 水蚀防控准则,DB15/T 3592—2024,3,覆盖土壤,选择合适的水蚀防控措施,如留茬、覆盖秸秆和种植绿肥作物等。减缓雨水流速,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修建沟槽、拦水坝及梯田,在农田中设置沟槽和拦水坝,在坡地上实施梯田耕作,有助于集水和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避免斜坡种植,避免在过于陡峭的坡耕地上进行斜坡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已建立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农田轮作制度,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养分的过度利用,降低水土流失,8 地力提升准则 构建合理耕层,采用以秸秆覆盖和免耕、少耕为主体,免少耕交替定期深松、深翻或深松浅翻等耕作措施,农机选择应按照GB/T 20865 规定。结合作物轮作制度,构建合理耕层。 养分提升,根据地形地貌、农田具体情况合理进行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发酵还田、过腹还田等秸秆还田方式,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和种植绿肥作物,提升农田养分。 轮作养地,采用粮豆轮作、粮经轮作、粮草轮作等轮作方式结合休耕平衡土壤养分。 蓄水保墒,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深松等措……

……